教育部昨天召開課程審議會大會,最終決議高中國文文言比例訂為45%至55%,教育部次長林騰蛟(左)與國教署署長邱乾國(右)在會後進行說明。記者余承翰/攝影 分享 facebook 高中國文課綱文言文占比的爭議,隨著課審大會昨定案後暫告段落。根據最後拍板結果,從必修學分、選修學分、文言文占比到中華文化教材內容,有的維持研修小組草案,有的通過普高分組提案,有的甚至採現行規定、未調整,但文百比仍回到課發會研修小組的提案且通過,顯現最終課審大會及教育部決站在專業的一方,值得肯定。據了解,昨天的課審大會中,官方代表大概掌握了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人數,雖未過半,但討論文白比時,因各方委員的意見太多,因此除了普高分組的提案外,又提出了三個修正案,展現了教育部一再強調的各方意見充分討論,其中也有委員主張全數刪除,同樣納入表決提案。至於表決的四案票數,幾乎都是差一點過半,官方代表若表態投票,很可能議案就會通過,但官方代表若不投票,議案就過不了半。另這段時間因外界高度討論,且各立場人士各發起連署表達立場,「催」出不少課審大會委員出席,不少過去較少出現的委員昨天都出現了,由於投票要超過出席人數的一半才算通過,這些委員因而成了左右最後結果的「關鍵少數」。昨僅一人請假,其餘委員全數出席。未來則應回歸到教學現場的改變,思索教師如何透過更生動的教學,讓古人走進學生生活、提高學生對文言文的興趣,如何讓學生運用文言文和白話文,更精準掌握對文字、語言和文學的運用,同時也認識在地文學,而不只是文白比率之爭。重點不在課綱,是閱讀和教學;問題也不在教材,是教法。不論是文言文或白話文,都可透過老師的適當引導,讓學生理解、思考批判。古文教學絕非只是背誦、翻譯,不少高中教師早已改成多元且充滿創意的活化教學,且融合古今,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重新詮釋文本的能力,但國文教學仍有待更全面性翻轉,需要更多老師讓文言文與生活產生連結,透過重新詮釋,讓古人變成親近的人。
- http://blog.xuite.net/alfredn5tw0x/blog/535369402
-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rodgerere821x/post/1370784601
- http://blog.xuite.net/dianecbx31b/blog/535366731
- http://qq67maldonoo.pixnet.net/blog/post/184684608
- http://mypaper.pchome.com.tw/allisogis47/post/1370782621
2BCDF13FD9AAA513
留言列表